《旅行青蛙》爆紅——「佛系」養蛙能熱多久
如今的「養蛙人」,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四個野男人」嗎?更不要提哭暈在廁所的「吃雞遊戲」、《王者榮耀》和《陰陽師》了。
新金融記者 韓煦

養蛙方知父母恩
「我的蛙為什麼一天到晚都不出門,太宅了會不會得自閉症?」「我的蛙已經出門好幾個小時了,怎麼還不回來,是不是又迷路了,好擔心。」「啊蛙兒子寄回了新的照片,又交了新朋友,好欣慰。」
相信最近大家無論是從身邊的朋友中,還是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網路上一定能聽到類似的話,原因無非就是近日的又一現象級手游《旅かえる》(以下稱《旅行青蛙》)。這款由日本Hit Point公司開發的遊戲雖然尚未開發官方中文版,但因十分「佛系」的玩法,在如今以「氪金」為大趨勢的遊戲市場中殺出了一條血路,成為一匹黑馬。
根據獵豹大數據顯示,今年1月市場最火熱的三款手游分別是《戀與製作人》、微信小程序的「跳一跳」,以及《旅行青蛙》。1月18日,《旅行青蛙》開始了爆發性增長,日活躍滲透率直線上升,到目前持續了將近一周時間。微信指數上,後者也在23日至25日超越了前二者。1月21日,《旅行青蛙》首次登頂中國App Store免費遊戲榜,截至新金融觀察記者發稿時,仍保持榜首位置,超過《荒野行動》《王者榮耀》《戀與製作人》等此前的現象級手游。
一款無需瘋狂「氪金」、節奏緩慢的遊戲是如何抓住用戶的心的?
「就是因為這款遊戲簡單,不需要太費心,所以才讓大家毫無負擔地一直玩下去。遊戲裡的界面配色以綠色為主,明顯的日系畫風,帶給人一种放鬆、治愈的感覺。重點是這種時時刻刻牽掛自己『蛙兒子』的心態像極了父母擔心子女的心態,很多網友說『不養蛙不知父母恩』,聽著可笑但確實讓用戶有這種感覺。」玩家嘻嘻告訴新金融觀察記者。
台北汽車借款 一看就不是「正經」蛙
養蛙雖好,但語言不通成為了玩家最大的障礙。
目前該遊戲僅在iOS系統的App Store和安卓系統的Google Play上線了日文版,大多數中國玩家只能依靠網路上的攻略摸索玩法,「好在這個遊戲設置確實簡單,總共也沒有幾個菜單、按鈕,稍微看一下網上的攻略就明白了。」嘻嘻說。
台北汽車借款然而隨著遊戲越來越火,網上開始出現了所謂的「漢化版」,由於安卓系統的開放性,其手機用戶往往可以安裝其他版本。但顯然,這樣的行為已經構成了侵權。
對此Hit Point相關負責人高崎表示,「現在《旅行青蛙》只開發了日文版,策略上還處於在日本國內提高人氣的階段,(中國市場的巨大成功)是完全沒有預料到的事態。」也就是說,目前只有通過App Store和Google Play兩個平台下載的日文版才是「具有純正血統」的蛙,其他「說中文」的蛙均侵犯了原版的著作權,顯然不是什麼「正經」蛙。
如果說「漢化版」還可以辯稱是「好心辦壞事」,那麼山寨版的大量湧現就是直接帶著惡意的侵權行為了。新金融觀察記者在App Store里搜索「旅行青蛙」四個字,除了排在第一位的正版外,還出現了眾多名稱、圖標極其相似的山寨版,這些APP有的直接起名「旅行青蛙-中文版」,內容結合了青蛙的形象和微信「跳一跳」的玩法,有的直接起名「旅行青蛙(旅かえる)」,並在遊戲簡介中註明「旅行青蛙(旅かえる)中文版發佈啦,佛系養娃記開始了」這樣極具迷惑性的文字。
對此多位法律界專業人士均向新金融觀察記者強調了山寨行為的違法性。
借蛙營銷需守住底線
而關於你的「蛙兒子」被大眾消費的命運還遠不止於此,從該遊戲爆紅社交網路開始,新金融觀察記者已經發現數十家公司對原遊戲的界面截圖後進行二次修改,並植入自己公司的logo、吉祥物等進行借勢營銷,抑或是借用《旅行青蛙》的IP形象和畫風等融入自己公司的廣告。
從淘寶、京東等電商平台,到知乎、36氪等社交媒體,再到美的、戴爾、漢堡王……各大品牌幾乎全部中招。或許他們是看到了此前杜蕾斯一直以來專注於借勢營銷而獲得的成功,但前述幾乎所有品牌都埋下了侵權的種子,而杜蕾斯修改的圖片卻高明很多,處處體現著遊戲的影子,卻幾乎找不出相同的地方。
「這些直接對遊戲截圖進行二次修改、植入自己品牌廣告的行為無疑侵犯了原作的著作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規定,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屬於著作人身權之一。而由於日本和中國都是《伯爾尼公約》的締約國,所以日方的著作權在中國同樣受到保護。」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張迪告訴新金融觀察記者。
所以,侵權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是由於遊戲開發公司Hit Point體量較小,又存在跨國問題,「首先遊戲公司可能並不知曉中國市場上出現的這些侵權行為,其次即便知曉也可能會礙於訴訟難度和訴訟成本不予追究。但這並不是能夠公然侵犯他人權利的藉口,企業在緊追熱點借勢營銷的同時應該守住底線。」張迪說。
以下文章來自: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80128/25607654.html